电子秤和核秤在scale庄选煤厂的应用

*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2020-01-20 0:57:08 * 浏览: 119
目前,大多数煤炭称重厂都使用核能皮带秤和电子带秤,两者在工作原理和系统特性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特别地,重力动态电子皮带秤和非接触式核皮带秤迅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皮带秤在选煤厂中的应用以及优缺点。神火集团新庄选煤厂是一种矿山型选煤厂,年加工能力为240万吨。选煤过程是块煤跳汰,重介质起泡和煤泥浮选的组合过程。当前有两个电子皮带秤和三个核皮带秤用作称重测量设备。自2003年以来,电子皮带秤已用于测量重质原煤。使用北京斯凯克有限公司生产的ICS-17J防爆电子皮带秤。自1996年以来一直使用核带秤。它测量的是原煤和清洁煤总量。二手HBN-90系列。下面简要介绍两种皮带秤的特点和应用实践。 1.工作原理1.1电子皮带秤的物料重量通过称重框架上的称重传感器将皮带上物料的重量信号发送到数字转换器,并在将电压传送到秤上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累加器。速度传感器发送皮带机器的速度信号也发送到积分器,“积分器将处理重量信号和速度信号”,以获得物料的瞬时流量和累积重量,并将其显示在显示控件上仪器。 1.2核带秤核带秤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通过被测介质的核源(铯137等)发出的7射线强度的衰减,它遵循指数定律,即:当伽马射线能量恒定时,其强度衰减与介质的射线方向的组成,密度和厚度呈指数关系,方法是连续测量装有材料的射线强度,并将其与介质进行比较。使用空皮带(或其他输送设备)时的射线强度测量。测量皮带的运行速度,然后使用计算机系统直接显示过程参数,例如单位负载,瞬时流量和累积量。 2,系统结构电子皮带秤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电子皮带秤输送机,称重架和测速机构以及PLC电控柜。核子秤的结构更为复杂:放射性源+电离室+前置放大器+电源板+下部计算机+通信。 3.系统特点3.1电子皮带秤(1)受皮带的振动,磨损和张力的影响,(2)安装复杂且需要频繁维护,(3)校准方法有两种:重量校准和物理校准称重校准。检测简单直观,精度调整方便。 (4)测量精度:±0.5%。 3.2核皮带秤(1)作为非接触式在线测量控制装置,其称重传感器不受高温,腐蚀,皮带倾斜,偏差,振动,张力等因素的影响,(2)该装置结构简单并且易于安装。 (3)日常校准工作方便,简单。日常维护少,维护率低。 (4)测量精度:±1%。 4.两种皮带秤的特性比较电子皮带秤的秤又大又复杂,重量常常超过1000kg。在安装过程中,输送机的支撑梁和纵向梁必须得到加强。安装位置的选择非常关键。通常,需要将其安装在皮带张力较小且张力变化较小的地方,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停止皮带输送机。核带规模小,搬运安装工作量小。从安装要求上可以说并不特别,只要简单地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纵梁上,安装空间就只有300mm左右。你甚至可以在安装过程中,将皮带输送机置于顶部。从维护的角度来看,要确保使用电子皮带秤的准确性,必须确保皮带张力恒定,皮带不偏斜,秤架上不积尘并且对滚轮进行校准。操作人员需要仔细维护操作条件并定期进行模拟。验证或物理验证。可以这样说:电子皮带秤的精度要求越高,维护工作就越频繁,维护工作量就越大。相反,核带秤需要较少的维护工作。除了皮带下的探测器(或无线电源)积灰的准确性外,其余部件无需经常维护,仅需每月校准一次。仅需在板上执行模拟验证,并使用验证板比使用吊码和滚动链验证的电子皮带秤简单得多。核带秤虽然机械结构简单,日常维护量少,但初期需要大量的校准工作,并且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5.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对电子皮带秤进行了以下改进:(1)考虑到切割冲击对皮带的影响,在机身的前端使用了多个上罗拉以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皮带的侧面负荷面积,使秤架整体成为一体。与单辊称重框架相比,性能大大提高,皮带运行过程中零点的稳定性和显示值得到增强,并且信心增加。 (2)增加称重传感器的过载保护功能,避免意外损坏。 (3)核规模是线性测量。为了减少误差,在皮带的前部增加了压平装置。 6.核带秤的生产和选择由于材料的横截面形状,化学成分和水含量,测量精度受到很大影响,这限制了提高精度的可能性,但是它具有以下特点:电子皮带秤没有。由于它是非接触式测量,因此其准确性与皮带张力,偏差,振动,冲击和其他因素无关。安装和调整不涉及皮带输送机,它可以在高温,高粉尘和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作。 (1)皮带输送机输送单一物料,物料组成变化不大,水分含量变化小,结块性小,皮带上断面形状基本固定,负荷适中,负荷变化为小于±30%,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是选择核带的必要条件。(2)皮带输送机本身状况不佳,例如皮带太长或太短(甚至间距太小)。安装秤架仅300mm),皮带张力特别大或张力变化特别大,皮带输送机的倾斜角度不固定适用于带卸料车的皮带输送机,钢丝绳芯皮带输送机等秤应使用。简而言之,两种皮带秤都有各自的优势,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选择,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